• 2022年1月-7月时政热点试题
  • 综合知识与能力素质题库300
  • 结构化面试小组面试题库答案
  •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经济
  • 2018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面
  • 2016浙江、山东、广东、河北
24年5月4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2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5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4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3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1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0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9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文章的过渡和照应怎么写
2021/6/8 8:49:26     事业编考试网  浏览次数:                                字号:T | T
[ 导读 ] 最新事业编写作技巧。

文章的过渡和照应怎么写
(一)过渡
过渡,是指段落与段落或层次与层次之间连接、承转的形式和手段。过渡在文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可以使相邻的两层意思和段落上下连贯、前后衔接,让读者能顺利地跟上作者的思路。文章中需要过渡的情况,常常有以下几种:
1.文章内容转换时,一般需要过渡 在记叙性文章中,当时间、空间发生转移,或事件改变时,为了使读者能跟上作者的思路,往往需要过渡。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开始先写自己对江南秋天的感受,第三段开始用一个过渡句“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
了”,自然地将笔墨放在写“北国之秋”上了,上下文的衔接非常紧凑。在说理性文章中,当论述的问题发生改变时,一般也需要过渡。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在论述了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意义后,用“不仅如此”过渡,转而论
述马克思发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的意义。在论述了马克思作为革命家为革命事业而奋斗的一生后,用了“正因为这样”一句过渡,转而论述各国政府、资产者对他的驱逐、诽谤。
2.表达方式、表现方法改变时常常需要过渡
(1)由议论、抒情转到叙述、描写或由叙述、描写转到议论、抒情时需要过渡。如峻青的《黎明的河边》第一段是议论、抒情,接着用“好!现在我就开始讲这个故事”一个段落过渡,自然转入叙事。杨朔的《荔枝蜜》中,作者叙述了自己参观“养蜂大厦”的情景后用
“我不禁想到”一句过渡,转入抒情、议论。
(2)运用补叙、插叙、倒叙等表现方法时一般需要过渡。如柯岩的《船长》第一节“汉堡港的变奏”就是用倒叙的表现方法,先写1978年4月的一个星期天,汉堡港改变了它正常的节奏。然后用“故事却要从三月说起”这个段落过渡,转而从3月21日起开始叙述。又如《阿Q正传》有一段补叙,作者写阿Q到静修庵“革命”,老尼姑告诉他“那秀才和洋鬼子”已经来“革过一命的”,下一段用“那还是上午的事”一句过渡,再补叙赵秀才和钱洋鬼子到庵中“革命”的情景。
(3)由概括说明到具体叙述时需要过渡。如《夜宿车马店》(《人民日报》1981年12月12日)一文,写丰收后农民的喜悦,第一段概括叙述收成情况和农民的富裕、集镇的兴旺景
象,在段末用了一个过渡句“不久前的一个晚上,记者来到旗萨拉齐古镇的车马店投宿,
生动地感受到了社员丰收的喜悦”。转入叙述车马店炊事员马二旦与进城卖粮油的贾满
贵、高兴宽等人之间的对话,反映了丰收后庄户人的喜悦之情。
3.在议论文中,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时需要过渡 如何其芳的《谈修改文章》,在谈到一般文章最大的毛病时,先总结为“观点错误、不合事理、教条主义、空洞无物”几项,接着用“就我所能想到的缺点列举出来,有以下这些”一句过渡,接着列举了文章中常见的
12种毛病。
常见的过渡形式有以下三种:
(1)用关联词语或转折词语过渡。过渡词一般放在一段的开头,常见的过渡词有“因
此”“总之”“由此可见”“综上所述”“譬如”“然而”“相反地”,等等。
(2)用句子过渡。过渡句一般放在前一段的末尾或后一段的开头。
(3)用段落过渡。过渡段虽单独成段,但在文章中起承上启下作用,在意义上具有繁复性。
(二)照应
照应,是指文章内容上的前后关照与呼应。写文章时交代在前,照应在后;暗示在前,挑明在后;伏笔在前,应笔在后。文章通过前后照应,能帮助读者了解文章的脉络,使文章前后呼应,结构严谨。
照应的方法有三种:
1.开头和结尾相照应首尾照应是使文章结构完整、主旨突出的重要手段。如陶铸的《松树的风格》第一自然段写道:“希望青年同志们能和松树一样,成长为具有松树的风格,也就是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结尾处又写道:“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像松树一样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崇高的品质;我希望每个人都成为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这样的首尾照应,既使文章结构严谨,又突出了主题。
2.内容和标题照应 同样以《松树的风格》为例,文中多处与标题照应,如:“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自然,松树的风格中还包含着乐观主义的精神。”这些照应,使行文处处不离其宗。
3.行文中相互照应,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中,开头写道:“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中间又写道;“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结尾再写道:“呜呼,我说不出话。”多处呼应,使文章结构非常紧凑。

(编辑:admin)

标签:文章写作技巧 文章写作 文章思路
 
相关阅读:
公文公文工作安排是什么怎么写
公文起草之前要做的准备工作技巧篇
申论调研文章也要讲究可读性技巧能力提升法
申论文章主题的提炼思路技巧
公文起草讲话稿的基本要求注意事项有哪些
公文写作恰到好处地引用典型事例的技巧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