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月-7月时政热点试题
  • 综合知识与能力素质题库300
  • 结构化面试小组面试题库答案
  •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经济
  • 2018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面
  • 2016浙江、山东、广东、河北
24年5月4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2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5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4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3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1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0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9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013国考面试综合分析题仿真题:禁食猫狗
2013/1/14 11:43:18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字号:T | T
[ 导读 ] 2013国考面试综合分析题仿真题:禁食猫狗。

1.“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郑重承诺,如春风拂过亿万人民的心田。你是如何理解“让人民更有尊严”的?

1、尊严,是人的“精神之盐,是生存的基本内涵”。“人受到的震动有种种不同:有的是在脊椎骨上,有的是在神经上,有的是在道德感受上,而最强烈的、最持久的则是在个人尊严上。” 
2、60年前,毛泽东主席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国家的独立自主,让我们找回文明古国的尊严。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丢掉了“穷帽子”,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受人尊敬”的成员。当中国航天员漫步太空,当奥运圣火照亮鸟巢,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都奔腾着自豪的情感。人的尊严,从来就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它离不开国家主权、政治制度的呵护,离不开经济基础、综合国力的支撑,离不开全体人民的激情创造。
3、人的尊严,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不同的重点。当“穷得吃不上饭”的问题解决后,尊严更多体现在社会生活中平等程度的提高。今天,我们所诉求的人的尊严,不再是单纯的吃饱穿暖问题,而是让百姓的生活更有质量,精神更加愉悦,社会公平正义更加彰显。今天,我们所向往的人的尊严,是更好地“以人为本”,更加关注公民的各种权益,更加关心人的自由、人的全面发展。
4、我们修改选举法,就是为了实现“同票同权”的目标,更好地保障农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我们讨论制定教育规划纲要,就是为了让教育的机会更加均等,让“村里娃”不输在起跑线上;我们统筹城乡发展,就是为了缩小地区差距,补上农村落后、农民落伍的“短板”;我们构建社会保障安全网,就是为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让百姓生活无后顾之忧;我们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就是为了分好“蛋糕”,让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一切为了人的尊严,老百姓才越来越有盼头;每一个中国人的尊严得到更充分的尊重,社会才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2.近年来,各地为名人故里之争屡见不鲜。各地争为历史名人考证身世,出巨资修建名人故里等工程。历史名人的“出生”、“葬地”以及“行游之地”等都可能成为某地争“故里之名”的充分理由,从炎帝故里之争到老子故里之争,再到曹雪芹、诸葛亮、李白故里之争,再到赵云故里之争,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趋势。你认为名人故里之争的背后是什么?

1、名人故里之争实质是各地为了利益驱动下的资源经济博弈。争夺名人故里,修复名人故迹,大搞纪念活动,吸纳海内外华人投资,发展旅游产业。正是这种巨大的经济空间,使得各地乐此不疲,一些地方政府也因此成为这些“文化战”背后的推手。文化遗产成为各地“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提款机,名人故里之称成为一些地方寻富的重要抓手。
2、这是一种在利益驱动下“遗产经济学”的精细打算。志在必得的“文化激情”背后,是利益驱动下“遗产经济学”的精细打算——“每挖掘一个名人故里,就可以开发一个旅游景点,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每争得一个“文化遗产”,就可以挣得更多的招商机会;每寻求一张文化名片就可以成为扩大政绩的重要抓手。例如河北临城、正定两地政府骂阵,已迅速使这两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县城一夜间闻名海内外。文化名片之类的东西正在成为招商引资、吸引旅游进而扩大政绩的重要抓手:不争白不争,争了没白争。
3、古人尚知“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今人又何必为争夺历史名人故里而口诛笔伐,大动干戈呢?名人故里之争败坏了社会风气,扭曲了官场形象,破坏了和谐氛围,走进了又一种腐败的怪圈。



3.据媒体报道,《反虐待动物法》已形成了专家建议稿,其中拟规定:违法食用犬、猫或者销售犬、猫肉,将对个人处5000元以下罚款并处15日以下拘留,并责令具结悔过;对单位和组织处1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你对“禁食猫狗肉”有什么看法?

    为何要制定这样一部法律,早有人已指出其要义。现行动物保护管理立法体系存在明显不足,从经济增长、社会秩序、公共安全管理、环境保护、公共卫生保护和精神文明建设6个方面综合考虑来看,我国制定《动物保护法》已成必然需求。填补法律漏洞,其本义是改良与进步,反对伤害动物,这一点没有谁会否认,但从立法精神上看,“禁食猫狗肉”此一规定难言理性,在法律规则的具体化上有值得商榷和警惕的地方。
我们丝毫不否定对动物保护立法所抱有的美好初衷,我们甚至认为,在现有国情之下,保障人的权益与反虐待动物,维护动物的福利并不冲突。但立法理当保持高度理性,用力过激过猛,可能适得其反,不符法律之客观功能。法律自然是一种规则体系,却不仅仅于此,法律同时也是一种意义体系,自有价值追求与精神内涵蕴育其中。我们也并非鼓励人们就要与“禁食猫狗肉”抵牾,我们只是认为,一种饮食是千百年来人们一以贯之的生活方式,人们可以各有不同选择,而这样的选择并没有实质坏处,毕竟这不同于吃珍禽,并非只是一个法律问题。
    从历史文化角度来看,尽管在西方人眼中,“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将“朋友”送上餐桌大快朵颐实在是残忍。但食用狗肉在中国已有两千年历史,因此,中国人吃狗肉如同吃猪、牛、羊肉一样心安理得,并无道德上的负疚感。造成这种差别,可能有这样一种原因:狗对主人忠诚和对外人凶狠,在以追求个人价值为主的西方观念中受青睐,但在以追求集体价值为主的传统东方观念中不以为然。至于西方人对中国人食用其他野生动物的诟病,则反映了人类追逐美食美味与力求保持生物多样之间的冲突,在反吃珍禽,甚至反虐待动物方面,中西方并无太大不同。
    站在人类文化价值观的角度,将食用猫狗入罪不能说完全有错,但从中国历史文化和现阶段国情来看,这种做法犯了“动物福利保护激进主义”的错误。我们更要提防的是这样一种倾向:为急于改变社会中令我们不安和愤慨的一些现象,力图将法律惩罚介入到国民生活中的各个角落,甚至介入道德层面的评判。
食用猫狗肉不会导致中国社会“人心不古、礼乐崩坏”和对地球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不食用猫狗肉也不会使中国人道德更加高尚、社会更加和谐。我们可以提倡并鼓励不食用猫狗肉,但无须大张旗鼓地将食用猫狗肉入法,这实在是小题大做,如被实践,会产生很大的风险。

(编辑:admin)

标签:2013国考面试综合分析题仿真题:禁食猫狗
 
相关阅读: